详细内容

雨淋日炙 傲立千载—石鼓文的岁月沧桑

时间:2014年07月25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雨淋日炙 傲立千载—《石鼓文》的岁月沧桑
 
    在中国文物史上,首件大型刻石名作—石鼓文,自初唐郑余庆在陕西凤翔田野中发现以来,尤其是自唐代大文豪韩愈、诗人韦应物、宋代文学巨匠和书坛领袖苏轼等人先后以石鼓为题材创作了《石鼓歌》之后,《石鼓文》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与日俱增,现已成为中国书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块丰碑。
    石鼓共10个,高约40一90厘米不等,平均周长大约2米,用花岗岩石料制成。因其用石做成,外形很像鼓,故名之日“石鼓”。石鼓的四周镌刻着文字,这些文字就称作石鼓文。传说初唐郑余庆是在凤翔县的田野中发现的,故石鼓又称“雍邑刻石”;又传说是在陈仓被发现的,故又称“陈仓石竭”。石鼓在被发现之前的千余年间,是“雨淋日炙野火燎,牧童敲火牛砺角”,在荒郊野外无人问津。按欧阳修的说法,石鼓初不见称于前世,经过了大约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之后,石鼓在初唐终于被发现而面世了。自唐代之后,就一直被视为珍贵文物而为皇家所收藏。十个石鼓,如今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关于石鼓的制作年代问题,因刻石无撰刻时间的记载,故后人众说纷纭,论战不休,莫衷一是。唐人认为石鼓制作于西周宜王时期,文字为西周史箱所书。如韩愈《石鼓歌》中曾云:“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奋起挥天戈。”再如韦应物《石鼓歌》亦云:“喘透巡,礼相错,周时太史描所作。”随着三代古器的大量出土,其制作年代的确定可以说越来越清晰了。因此,唐人的结论似乎靠不住,尤其是中国现当代学者们对唐人的说法争议颇多。郭沫若的观点持“春秋”说,其它各家认定的制作时间都晚于郭说,最晚到秦代。可以说各持己见,言之凿凿,相持不下,没有定论。但是,石鼓的制作时间和原因,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像刻制石鼓这样大规模的刻石活动,有史以来属于首创。而刻于石鼓,且有十个石鼓,应该说更是异想天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带有极大的创新精神,是开创先河的大举措。此举必然要与重大历史事实相联系,应该是君臣面对重大的历史事实而创制此石鼓的。
    既然把石鼓的制作锁定在秦国,那么,在秦国的历史上,有什么特大的喜事值得创制石鼓作为庆典的物品呢?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在秦国的历史上,除了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重大事件之外,大概还有两件最重大的事件:一是东周初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封侯,二是战国中后期的秦惠文君即位后不久而称王。
    西周末年,“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H山下”。西戎、犬戎杀幽王后而屠城,其惨状连最初动议杀幽王的申侯也看不下去但又无力阻止。此时的周王朝危在旦夕,“周避犬戎难,东徙锥邑”。在这危急关头,只有秦襄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将兵救周”,毅然决然地出兵护驾,“以兵送周平王”,“战甚力,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秦不但被封为诸侯国,周平王还把宗周大量的土地封送给秦襄公:“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秦襄公凯旋而归,得意洋洋,“乃作西峙”,展开大规模的祭祖活动。因此,郭沫若先生认为此时秦国乃作石鼓,以铭刻记事,流传万代。
    战国中后期,秦惠文君即位后不久,因秦国的强大而自称为王。随着秦国的称王而东方诸国也相继称王。众所周知,商家称“帝”,周家称“王”,在周朝天下只有一个“王”。如果各诸侯国不称公而自称为“王”的话,那实际就是另立山头,分裂中央。   (来源 邯郸书法家协会:www.hdsfxh.com)诸侯称王,就是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的“王”了。在东周初期,只有地处蛮夷的楚国与周朝相抗衡而称王,是为楚庄王。后来又有吴王、越王等等。但在黄河流域周天子周围的诸侯国,几乎没有敢称王的。但到了战国的中后期,随着诸侯国的不断强大,如秦国经过秦孝公用商鞍变法,遂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孝公死后其子秦惠文君即位,秦惠文君十二年称王,是为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以前皆称“公”,而不称王。《史记》对秦惠文王称王一事大书特书,对秦惠文王在此时的强大和迫使周天子不得不“屈尊”事,也表述无遗:“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秦惠文王初年不称王而称君,此处记载十分明确。“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惠文君年满20岁行冠冕礼)。四年,天子致文武昨(祭祖的肉,最高礼遇)。”“十二年,初腊。”秦惠文王始仿效周王朝的礼节进行祭祀活动,故云“初腊”。十二月为腊月,初八为腊日,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礼》日:“天子大蜡八,伊誉氏始为蜡。”《礼传》云“夏曰嘉平,殷日清祀,周日蜡,汉改日腊。”秦惠文君发展到十二年,国势和君主的权威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几乎与周天子平起平坐了。因此,此时的秦国举国欢庆,大祭祖先,刻制石鼓,应是理所当然的事。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