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回归方折 隶变前奏—秦诏版的时代真貌

时间:2014年07月25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回归方折 隶变前奏—《秦诏版》的时代真貌
 
    秦代遗留下来的书法文本,除《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等小篆之外,还有大量出土的秦诏版、秦权、秦量上的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统一了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天下混战的动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秦朝,从而奠定了中国长期统一的基础。《秦诏版》就是秦始皇为了落实新政权的经济政策,统一全国度量衡而颁发的诏书。这篇诏书是秦始皇命皿相将其铸于“铜诏版”之上,吩咐A相把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原来不一致的度量衡用统一的标准明确起来。其实,诏书的文字内容或在权、量(权即秤锤,古时称斤;量:斗解也。方形,口小,底大,10斗=1解)上直接凿刻,或直接浇铸于权、量之上,更多的则是制成一片薄薄的“诏版”,颁发各地,用来推行新的经济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秦诏版》。这一举措对于刚刚建立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诏版的文字内容基本相同,但规格却是多种多样的,大都刻写得自由随意,字形大小悬殊;也有工整匀齐、一丝不苟的。从书法艺术的要求来选择,当然前者的审美价值高于后者。诏版的文字线条瘦硬果断,大小参差错落,显得纵横自如,洒脱i意,加之章法疏密有变,布局黑白差异颇大,令其展现出活泼动人的独特意趣。尤其那细挺而略带稚拙的刀刻之意,与甲骨文之清爽神韵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示出高古的艺术格调。在秦代小篆那匀整、对称、刻板的主体风格之中,诏版这种自由跌宕、稚拙可爱,就显得格外地突出和诱人了。
    相传秦诏文书最初为李斯所书。不过可以设想一下,全国那数不清的权、量上面的铭文,当然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因此,下层一般官吏参与书写制作的可能性很大。就书写风格而言,《秦诏版》文字与秦《泰山刻石》相比:一是随意,一是庄重;一是字形大小略无一定,一是字形整齐划一。因此,虽是同一时期书写的文字,但差异很大。从用笔上讲,《秦诏版》化圆转为方折,变规范婉转而为率意直截,从某种意义上说,更代表那个时期的“流行书风”。
    《秦诏版》因制作时间紧迫,大都是匆匆凿就,故文字大小错落,笔法瘦劲,极具跌宕生动之致—汉代的金文、碑额等均是秦诏版书风的延续—为后世学者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秦诏版铭文中虽然也有严肃、工整的,但大多数诏版的书写是纵有行而横无列,章法布局是前紧而后松。   (来源 邯郸书法家协会:www.hdsfxh.com)在这里,字型仍是篆书,然而为了书写(刻写)快捷,已完全没有了标准小篆的圆润之意,代之以大量的方笔。其书法通篇规整,而单字歌正多姿、大小随意,笔画之间则多呈平行态势。更有率意者,出于一般官吏之手,或缺笔少画,或任意简化,虽不合法度,却给人们以天真、稚拙的美感。应该说,秦诏版、权、量铭文才是秦代书法的真实面貌。因此,秦诏版之率意、劲挺、多变,颇能打动人心。
    由于《秦诏版》上的文字经过反复传刻和大量的制作,后来渐渐变得粗糙起来,笔画也疏略了许多,有些到最后已完全变成了后世的隶书字体,故也有人把《秦诏版》的文字或其它类似的文字称之为“秦隶”。清人冯班在他的《钝吟书要》中有云:“秦权上字,秦之隶书,乃篆之捷也。”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