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怀念书法大家顾子惠

时间:2014年07月25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怀念书法大家顾子惠
 
   陇上书坛泰斗顾子惠先生(1904年11月16日一2005年5月24日),与北京的孙墨佛(103岁)、上海的苏局仙(110岁).东北的游寿(101岁),他们在全国书法界也算屈指可数的老寿星,这些名家以其书法成就为世人所津津乐道;顾老不仅长寿,更重要的是他一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顾老淡然地回答:“糊涂。”他活到101岁,写到了101岁。

    1983年的夏日我在他人的引见下拜识了顾老。当时,顾老已是近八十高龄的老人,没有一点书法名家的架子。他身体健壮,气质高雅,谈话随和,幽默。老人家为我写了一副“山高月小,天澹云间”的对联,用笔苍古质朴,奇宕纵横,楷行间笔笔顿挫之势,自成风貌。我视为墨宝,藏至今日。告辞时,顾老一直送我到他家院子的大门口,对我这样一个年 轻的书法爱好者来说,他的高尚优雅,待人平和、慈祥,使我肃然起敬。

    顾老的书法,受西冷印让创始人之一、书 法篆刻大家王福庵等名家的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旱年临习各 种碑帖,到了晚年,他 诸体杂糅,刚柔互济。记得1990年春节,我和小儿同去给顾老拜年,他给小儿写了一幅四字条幅《万马奔腾》,小儿无知地间我,为何两字有楷书的成分,两字有隶书的成分,此作中正是隶中有楷,楷中有隶,顾老这种表现手法更显出了此作中四字的变化和动感,布万马奔腾之雄伟之势,这种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雅中见巧,拙能生趣,静中有动,动而生妙。与此相联系的是顾老的另一艺术特色,就是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比如《鹅》、《清白传家,正气为人》、《入门有喜,于人无求》、《书魂》、《齐踊跃、肯登攀》等等,

    顾老所追求的是宇宙间大自然的自然美,而不是园林盆景式的人工修饰的美,他曾对找说过:“作书写到哪里是哪里.不要刻意布局,要心中有数,笔笔不—样。”特别是顾老狂飙式的强有力粗服乱头式的自然美,自然会感到如中国画的大写意,中国京剧中的花脸铜拳。

    顾老很讲究书法作品的用笔、用腕和气势,有气则活,有势则连,神采奕奕,所以他的作品气势豪迈,古朴典雅,意韵深长,给人一种苍老朴质的感觉,尤其是榜书龙、寿、虎、福等字的意境与韵致非常耐人回味。顾老认为书法艺术的风格,贵在重、拙、大。主要的不是字的大小,而是字字豪情苍劲,笔风雄浑,如苏东坡的小字也能显出笔底波澜,顾老很讲究提笔的圆转,用锋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在明清书法作品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据王创业先生描述,1983年春,《书法》杂志的周志高、方传鑫在兰州进行书法交流与讲座,方传鑫对顾老的用笔,用腕很敬佩,认为全国少有,便不远万里想跟顾老学习他的用笔。

    更令人敬佩的是2001年,顾老97岁高龄时,已是白发银髯的他,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乘车到陕西西安畅游,访老友、观碑林,拜会了刘自椟、陈少默、芦士安、傅嘉仪等书界名家,虽早已翰墨来往,但在此欢然如故,大慰平生;后来由家人再次陪同乘飞机到上海、杭州、福建、广州、北京,随后赴昆明参观世博会;顾老抗日战争时期曾到过此地.这次再览滇池洱海石林名胜,高怀阔步,披襟当风之概,雄视一世。顾老一生好入名山游,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用旁人搀扶,单独行走,体现了古稀老人的非凡胆量和不减当年的豪情。不满现状,行万里路,饱览华夏大好河山的锦绣山川,来拓展视野,开阔胸怀,此人生胸襟堪称真大家。

    顾老一生兴趣爱好广泛,千书法艺术之外,旅游、烹调、京剧、绘画、刻砚铭、冶印,无不精通,书屋名为“莱味庐”,号知无涯主人,他—生淡泊,他平生脱离名利,痴情于书法艺术。

    顾老的书法艺术是一份无价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需要我们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认真研究的,这也是我这个做学生的一点感受。
 


    原因三:艺术创新差异很大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也是其价值所在,而创新又需要艺术家有才气、勇气和毅力。海洋文化的特色是兼容并蓄,有着很强的创新意识,但也有其不足,就是浅尝辄止,不求深入——这直接影响到当下的岭南的美术创新。

    相反,江浙地区的美术创作虽以秉承传统为主,但也不乏深入持久的创新。“以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持续影响到现在的‘新文人画运动’为例,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许多就出自江浙地区,如刘二刚等,他们中的许多人乃至后一代人,具有全国性的影响;而广东从过去的美术强省到今日的美术大省,与江浙相比,可说是不进反退。”张向东说。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谭天也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今天产生的敢于持久创新的著名艺术家太少了!的确,岭南地区如黄一瀚、陈彤等具有广泛影响力,且不畏压力、执著创新的艺术家着实是屈指可数。

    原因四: 经营机构良莠不齐

    在上述既已形成的客观差距面前,广东缺少而且难以产生专业而强势的艺术品经营与推广机构,而这些机构多又只顾眼前利益,无法进行有效的“引进来,打出去”的工作。

    “由于长时间受岭南画派审美习惯的影响,广东的收藏家及经营机构缺少前瞻性的眼光,只重视本省画家的作品。”谭天说。

    其实,这种区域性审美是当下中国书画市场面临的问题之一。由于文化环境和情感等原因,各地区的藏家大都以本地区的画家作品为主要收藏对象,而对之外作品或视而不见,或持观望态度。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尚未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之前,这种区域性审美会在全国普遍存在。也就是这种区域性审美及以上谈到的诸多原因,让广东缺少而且难以产生专业而强势的艺术品经营与推广机构,而已有的从业人员也大多或循规蹈矩、或抱残守缺,甚至浑水摸鱼、得过且过,无法进行有效的“引进来,打出去”的工作。因此,缩小这种区域性审美尚需时日。

    “这种现象与广东作为全国领先的经济大省的身份与地位实在是不相符。”张向东说。但值得庆幸的是,广东还有如广州嘉德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廊、广州三彩画廊这样自成立之日起就在稳步前进,并且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的艺术品经营企业,它们现在已经是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艺术品经营机构了。而广东省美协、广东油画学会、广东美术馆近年来同样积极进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社会影响日渐扩大。因此,广东的艺术市场具有深厚而巨大的艺术品消费潜力,而且在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市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有理由对未来的广东艺术品市场充满希望。

    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党组书记许钦松表示:这种交流性的展览以后每年都要搞,因为这样做既可以让这支实力强大的美术创作队伍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取长补短,又可以扩大广东作为美术大省的影响,让人们更加了解今天的岭南美术创作,还可以让广东的观众接触到更多的不同风格的作品,逐步消除区域性审美。

怀念书法大家顾子惠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编辑: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