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行云流水”的境界—答谢民师论文帖

时间:2014年07月25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行云流水”的境界—《答谢民师论文帖
 
    降知英州,贬惠州安置,再贬昌化军安置,这是苏轼四次遭斥中最严厉的一次,他几几乎要被赶下海去了。在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时,本已无生还希望,只能在这瘴病横生的不毛之地苦渡余生之时,他居然还能与幼子苏过一起读书为乐。甚至方到琼州,欲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如此一幕幕场面,怎不叫人感叹万千?’
    元符三年(1100)大赦,终于苦尽甘来,但他也已是苍髯一老翁了。自岭南北归,途经广东清远峡山寺,他曾书一帖答谢民师。其间讨论文艺,多有精辟之语,或许虽在论文,其意却在参透人生含义,只不过是借论文而一发之罢了。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即是如下一段议论:

      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嬉笑怒骂云云,可指为人处世不可矫饰虚伪,要有真情性,行云流水云云,也可指做人当循其自然,也是要有真情性。因此论文论世,两皆可之.以之观苏轼自己的创作观,亦复如是:“执笔无定法”是“初无定质”的翻版,“点画信手烦推求”是“常行于所当行”的具体化。
    “璧美何妨椭”则是“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的注脚.因此,《答谢民师论文帖》中所提出来的思想观点,上可以折射于人生处世之道,下可以契合于书法创作审美技巧的内在规律.说他是点出了一个凡夫俗子皓首穷经却未必能得的真谛,我想是绝不为过的。
    ((答谢民师论文帖》的书法风格也已如文字所言,是从一般的刻意追求逐渐走向化境—并非挑挞精神、故弄玄虚之笔,.但却有平平淡淡、清雅顺畅的书写节奏。虽是遭贬赦还,胸中有不平之气,但已不如初贬黄州时那种愤慈的心境,更多的却是勘悟红尘后的一笑置之。故书风淡而醇、静而冽,点画有精到之内功却无肆张之外貌。我以为,这是体现其“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通达精神的最好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同是行楷的《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更有内在的含蕴,因为它在平淡中传达出一种磊落的情怀,一种微妙的对比。
      当此帖成为苏轼的代表作—这意味着苏轼将进人另一个大味必淡的创作境界之时,苏轼本人却在次年逝于常州。一代英豪终于郁郁而终,文曲星已经陨落,这不能不说是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更是书法史上的巨大损失。我们忽然想起了他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但我们更想起了一则外记:

        东坡在澹耳,常负大瓢,行歌田间,所歌皆哨遍也。一日遇一媪,
    谓坡日:学士昔日富贵,一场春梦耳!

      虽然东坡当时即戏呼老娠为“春梦婆”,但我想他心中未必不有震颤,这是以最平凡的戏谑作最深刻的提示,像他这样的大彻大悟之,心中必然绮会有感应。那么他的来日无多,应该也是早有预料的吧?

十届国展广西展区
 

 


    (编辑:无名)